半小時前,我還氣呼呼地在網路上找 「Emotional Blackmail情緒勒索」的資料,幾年前我買了這本書,一度成為我們之間非常熱門的討論話題。當時對我們,或者說是你,雖然並沒有到當頭棒喝的效果,但至少開始有了意想不到的改變。因此在類似的事情又再次發生的晚上,我急忙地在網路上找相關資訊,想要再去證明一些什麼。(大概這本書在當時的朋友圈太受歡迎了,現在連借給誰都沒印象......) 

只不過是去洗個澡,我突然之間明白,我現在做的正是我最不希望別人對你做的事情:情緒勒索。 

我自認不是無理取鬧的人,雖然我的原則可能會被視為是頑固或是不近情理沒有禮貌,而且難免摻雜一些情感上的好惡,但是某些事情我就是這樣硬梆梆地一點也轉不過來也不願意轉過來。也因為如此,我不太在乎別人說我自私,不在乎別人說我恰,因為我清楚知道會說我自私的人通常更勝我一籌,會說我恰的人通常是因為惱羞成怒,我在爭取的只不過是一個讓自己和所愛的人快樂的人生。 

今天若是因為我的言語讓你難做,我覺得非常抱歉,那並不是我的本意,我和他們使用了不同的手法對你勒索卻不自知。我知道人與事情的本質不會改變,我的原則也不會改變,但是日後我會試著用健康一點的方式向你表達我的情緒,不再讓你成為雙方都挾持的人質。 

[突然嚴肅起來的小註解] 
1. Emotional Blackmail 情緒勒索: 蘇珊˙佛沃(Susan Forward)著。
情緒勒索的例子像是「我想跟男朋友分手;但只要我一提,他就威脅要自殺。我怕極了,只好繼續跟他在一起。」甚至最簡單的,小時候要不到玩具就坐在地上耍賴直到玩具到手為止。類似的狀況,常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出現。你想要善待自己,但是他們的言語卻讓你覺得充滿罪惡感;你逼自己滿足別人對你的要求,可是他們對你的犧牲卻無動於衷。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狀況,時時干擾我們的決定;而且用這種手段勒索我們的,往往是那些最親密的父母、子女、夫妻或上司,讓你不論怎麼處理,都有可能為彼此的關係留下一些嚴重的影響。 作者用FOG(迷霧),來描繪情緒勒索者所造成的三種感覺:恐懼(Fear)、義務(Obligation),以及罪惡感(Guilt)。這個名詞不但能牽引出專業的學理,更貼切地描述了處於被勒索情境中,被害人摸不著頭緒、看不到出路的無助感--就如掉入迷霧陣一般。書中進一步地鋪展出如何做出決定的過程,以及如何表達決定的有效策略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裡。 

2. 我的原則:以德報怨,何以報德?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ammichelle 的頭像
    iammichelle

    聽音樂,伸懶腰~

    iam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