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YLA是指「扶輪青年領袖營」,招生對象是十八到三十歲的青年,主要目的是在透過兩天一夜的課程活動,培養青年的領導能力,並且加強團隊合作精神。此活動可以說是扶青團的年度重頭戲之一。

在日本時鳥居桑安排我跟鄭桑一起參加在大阪舉辦的海洋RYLA,期間是三天兩夜。雖然三天兩夜是個很大的挑戰,但畢竟是以扶輪社的名義出國,體驗不同國家的RYLA也不錯,加上去年沒有參加埃及RYLA讓我十分懊悔,於是仍抱著旅遊的心情,在大阪中央扶青團義永秀一桑的帶領下,來到位於大阪南方的大阪府立海洋育樂中心。


(超酷的電車車頭,很有未來感,好像是根據某電玩還是卡通中某機器人的頭型去製作的。)



(扶青團的義永秀一桑,非常體貼溫柔又好笑的人,給人的感覺像是「東京愛情故事」裡的完治)


這次由高槻扶輪社主辦的海洋RYLA,主題是「加深彼此的信賴及友誼(信頼と友情を深よう)」,在成員招募方面十分成功,活動設計也別出心裁。參加扶輪社獎學金活動至日本的交換學生,來自歐、美、亞洲約二十位全數到齊,其他約六、七十名學生只有不到十位是扶青團團員。換言之,有五十幾位是第一次參加RYLA,甚至是第一次參加扶輪/扶青的活動,帶著懵懂的心情來參加、認識這個團體。我驚訝於他們招募能力之強,因為以往地區在辦理相同活動的經驗,招募成員往往是最困難的部分,甚至常出現「職業成員」,很多人都是各分區的RYLA跑過一遍。後來知道他們常跑大專院校作面對面宣傳,而不是單純地發電子佈告,或是貼海報,這樣辛勤跑場,事實證明結果非常豐碩,或許值得我們借鏡。



(與我同小隊的成員。小隊裡有兩個美國人,一個韓國人,加上我就有四個外國人。但大家對台灣不是很了解,甚至問我台灣有沒有百貨公司跟超市,讓我有點驚訝~所以台灣介紹課程就再度展開!)



(大阪海洋中心的藍天碧海,在這裡可以從事許多水上活動,戲水的沙灘,玩風帆,划獨木舟,還有香蕉船等等,是全家出遊的好地方。)


下午報到後馬上進行一場演講,講題是關於日本青年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,雖然內容非常艱深,我實在是聽不懂(當時是我到日本的第三週啊!),旁邊的隊員看我已經撐不下去,便主動跟我聊起天來,聊著聊著發現他是吹田扶青團的團員,跟文山扶青團是姊妹團,今年初還有來台灣拜訪呢!因為有著共同的話題,他也十分容忍我的破日文,我們很快便聊開了。

演講結束後分配寢室、用餐,在用餐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「團體紀律」。以前自己也當過RYLA的小隊輔,在用餐的時候,我們大多是等人差不多到齊之後,就會請大家陸續開動,若有一、兩人稍晚也沒關係。但是他們的作法是,即使是一人一份而不是桌菜,他們也會等所有的人全部都到齊坐定,由隊長發口令,全體齊聲:「いただきます!(開動)」之後,才開始用餐。用餐結束也一樣,自己先吃完的話絕對不能先離席,一定要等全部的人都吃完了,大家再一起雙手合十(是真的!),高唸:「ごちそさまでした!(我吃飽了)」再紛紛離席。曾經有一餐一位韓國人想要再去添第三碗飯,我們的組長就說:「大家都要吃完了,而且等一下馬上要集合,你再吃一碗會讓大家等太久。」我在旁邊有點嚇一跳,不過這韓國人也是嗆辣得很,他回答說:「我沒有吃飽,但是我會吃很快,不會讓你們等太久。」不顧隊長反對,逕自又去添了一碗飯。隊長也莫可奈何,但即使要遲到了,全隊還是一起等到他吃完了才快快說聲吃飽了,飛奔去集合。這樣的團體紀律,不但讓我印象深刻,還提醒我在這裡吃飯絕對不能有太過異於常人的食量,不然不是等別人等到睡著,就是讓別人眼巴巴地等你。

第二天早上做完團體早操(喔~自從高中畢業我就沒有做過早操了~)之後,這次RYLA的重頭戲--カッターボート(cutter boat) 就登場了。カッターボート是一種無引擎的船隻,藉由船槳及船身體驗風向、海流的變化,以團體的力量讓船隻往預定的方向前進。船長有六公尺及九公尺兩種尺寸,我們坐的是九公尺的大船,總共二十四人,兩人執一槳,分成六排坐,聽令前方的領航員作划槳的動作。剛開始真是名符其實的手忙腳亂,因為腳也有固定節拍的動作;手的話,兩人一槳比一人一槳還困難,雖然二十四個人只有十二根槳,但是每根槳又因為控制者有兩個,所以老是往不同的方向划(有"2的十二次方" 種不同的方向可能啊!),船總是在原地打轉不動。頂著烈日練習了快十五分鐘,才好不容易讓船有模有樣地前進,接下來卻又是各組競賽的時間,比看誰的船划得快,考驗的不僅僅是團隊默契,還有最現實的團隊體力。我們這船女生居多,很快就落後別船一大截,領航員索性就要大家慢慢划,注意槳的一致性,順便欣賞海洋風光,這大概是最輕鬆的時刻了!但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訓練團隊精神很好的方法,一個上午下來整個團隊的感情增進不少。



(我們乘坐的カッターボート)



(兩人一槳,準備出發了!)


(划槳動作頗不整齊的一船)


三天兩夜的RYLA活動對我來說,其實有點漫長。在一個需要大量討論的團體裡,我在日文上的不足很快就被突顯出來。隊上兩位美國學生是為期九個月的青少年交換學生YEP,已經要結束課程返回美國,那位韓國人則是在日本生活了三年多,三個人的日文足以應付一般討論,不管是構思營火晚會的節目內容,課堂間講師要求的小組討論,或者最後表達各自的參加感想,他們都可以以日文順暢地表達。而我則如同鴨子聽雷一般,才會有如之前所說,覺得自己像文盲的感覺,因為連玩撲克牌都要室友花半小時講解規則加上示範,我還似懂非懂,那種感覺真的很挫折沮喪。一直到最後要回家了,大家聊自己的感想時,我才慢慢地可以用一點點日文支離破碎地說出感想。現在想想,那個時候的自己真的很妙,因為自己日文不行,對於熟悉的語言還有著緊抓不放的不安全感。除了中文之外,對於能說英文的機會也是絕不放過,自己以一種「外國人」的心態生活著,看到西方人會自然而然想成是自己的同路人。但是經過RYLA的密集轟炸之後,好像變成「置之死地而後生」,在心理上對這種無法掌控的局面變得比較不怕了,或許是因為已經體驗到最壞的狀況了吧!

另外,這次的RYLA跟台灣有些很不相同的地方。首先,台灣的課程偏重於室內課堂演講,像他們這樣的室外活動不多,當然時間長短也有差異;接著便是課程設計的主軸,台灣多是以「培養領導人Leadership」為主,但他們的主題卻是「團體生活與紀律」。課程中完全沒有針對個人領導力作重點發揮的項目,所強調的都是團體合作,團隊精神,他們想要培養的不是一個outstanding leader,而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適應並且服從團體的生活跟紀律,有沒有Leader倒是在其次。日本社會真是從上到下都對「團體」的概念奉為圭臬,但或許這也是讓他們的社會比較有秩序的原因及手段之一吧!


(海邊的晚霞)



(愜意的海邊BBQ)



(我終於拿到結業證書啦!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ammichelle 的頭像
    iammichelle

    聽音樂,伸懶腰~

    iam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